2015年2月9日星期一

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



以 ''若愚'' 為名的國人, 數以千計. 其出處有二. 其一:來自老子的 ''大智若愚''. 老子這樣說''大智若愚, 大巧若拙, 大音希聲, 大象無形.'' 其二: 出自 ''史記'' 的 ''良賈深藏若虛, 君子盛德, 容貌若愚.'' 君子響往盛德, 故名 ''若愚''.

戰國時, 衛國的大臣甯武子, 在國內政務上或外交事務上, 常常表現出憨和智慧, 孔子以 ''其智可及, 其愚不可及'' 表示讚賞. 意即甯武的學識, 别人可以企及, 但他的憨直無人能及, 因為賢者謙厚若愚的灑脱風度, 正是大智的表現. 可見 ''愚不可及'' 不是貶詞, 而是褒詞.

蘇軾嘗云: ''大勇若怯, 其智如愚.'' 愚者深藏不露, 率性憨直. 更何沉, 如本文標題所揭示: ''愚者千慮, 必有一得''.

沒有留言: